首页 >综合
赶紧来看 “远古四川--史前时期的四川”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啦!
发布日期:2024-03-28 16:43:37
浏览次数:855

原标题:赶紧来看 “远古四川--史前时期的赶紧古川四川”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啦!

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8日讯(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)18日上午,看远开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、史前时期太虚神皇四川省文物局主办,川博四川省博物馆学会、物院四川博物院承办的赶紧古川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四川主会场在川博举办。四川博物院最新改造完成的看远开展“远古四川——史前时期的四川”常设展览也在活动现场正式揭幕。

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丹告诉记者,史前时期“远古四川——史前时期的川博四川”包含文物340余件,其中外借240多件。物院“此次活动共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、赶紧古川太虚神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、看远开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、史前时期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协办单位14家;观众互动项目6个;场景(含序厅沙盘)7个。川博”

“我们这次展览采用了多手段的物院形式,除了图文并茂、图文展板之外,我们采用了场景打造、多媒体视觉形象、互动游戏等,来诠释四川史前文化面貌。”谢丹透露,在这次展示中还有很多新的考古发现,大家可以来参观。

记者了解到,“远古四川——史前时期的四川”的第一个单元是走出洪荒——旧石器时代。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时代;远古人类的体质具有很多原始的特征,但已逐渐向现代人的身形演进;他们以狩猎-采集为生,并在约150万年前学会了用火。旧石器时代的各类文化遗存是早期人类生存状况的直接物证。四川盆地早在百万年前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足迹,在盆地东部的峡江地区、南边的深谷洞穴,以及成都平原、川中丘陵、川西高原的阶地河流都遍布着旧石器时代的各类遗存。远古人类逐水而居,以洞穴为家园,在巴山蜀水之间群居生活、劳作生产,不断适应大自然,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艰难生存、薪火相传,走出洪荒、告别蒙昧。

第二个单元,文明星火——新石器时代。新石器时代,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跋山涉水,在四川盆地交汇,形成了多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圈。横断山脉纵贯南北,甘肃、青海的先民经此南迁进入盆地西北,带来了纹饰精美的彩陶;长江三峡蜿蜒折转,江汉平原的人们溯流而上,在峡江地区渔猎耕种,甚至以鱼骨随葬;秦巴山区峡谷纵深,关中先民翻越秦岭南下,在嘉陵江流域留下了纷繁复杂的文化面貌。四川盆地多样的地理环境,孕育出了多种的文化,不同的族群带来了稻作文明、粟作文明,以及成熟的家畜养殖技术,他们于成都平原聚合,产生了稻、粟双作的农耕系统,由聚落发展到古城址群,酝酿出盆地的文明星火。

第三个单元,平原筑城——古蜀文明开篇。成都平原气候温润,物产丰饶,适宜人居,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,多元文化的融合,形成了区域特征明显的“宝墩文化”,此时不同群体建立了众多的大小规模不一的聚落。宝墩先民们在这里建城筑墙,出现了新津宝墩、郫县古城、都江堰芒城等八座史前城址,这是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群,其中宝墩古城是发掘最早、面积最大、最具典型的遗址。从宝墩文化发现的礼仪性建筑、礼器、墓葬,以及水利设施的修筑、城墙的构建等,证明宝墩文化出现了阶层的分化与公共权力组织,成都平原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拉开了古蜀文明的序篇。 (图片由四川博物院宣传营销部提供)

(记者 戴璐岭)

相关文章